刚刚投入使用不久的育才中学则更进一步,他们采用的模式是:周一至周五上课时间,游泳馆主要用于给中小学生上游泳课。课余时间,游泳馆可以向社会开放,适当收取费用,这弥补了游泳进课堂经费不足的问题,实现“以馆养馆”。
“‘以馆养馆’的模式也可以看做是一种学校公共资源向社会开放的尝试,既让学校的学生能够更好、更专业地学习游泳,同时也给了学校一个弥补资金不足的途径。”这位负责人说。
引进社会资本
近年来,新区的游泳进校园工作已经进入良性发展轨道。新区每年暑假参与各类游泳夏令营的学生多达6000人次,还组建起一支50余人的专业队伍,在去年青岛第三届运动会游泳比赛和中小学生游泳比赛中,新区代表队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。新区还连续三年举办了“全区中小学生游泳比赛”,不断提高全区中小学生的游泳水平。
黄岛区教体局有关人员表示,下一步,该局将争取政府财政支持,力争在新建学校继续建设游泳馆,并尽快招收、培训教练员、救生员和管理员等,满足课程教学需求。
学生家长李丽也认为,中小学推广游泳课可与社会游泳馆合作,也可借助政府补贴,引导社会资本在学校建游泳馆,但要确保学校泳池管理严格、水质卫生达标。